- 陈伯庄;
<正> “伏暑”这类证候,属于“伏邪”为患的温热病。也就是说,它是先受邪而后发病的一类温病。历来把它与“春温”并列,归属于“伏气”温病的范畴。关于“伏邪”着病的“审因”、“察形”“正名”,元代王安道所著之《医经溯洄集》中,已大体有所论及,虽不能谓为大中至正之论,但可称平正合理之言。然不少医家(包括现代医家),仍对此其说不一。本文仅就“伏
1983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陈伯庄;
<正> “伏暑”这类证候,属于“伏邪”为患的温热病。也就是说,它是先受邪而后发病的一类温病。历来把它与“春温”并列,归属于“伏气”温病的范畴。关于“伏邪”着病的“审因”、“察形”“正名”,元代王安道所著之《医经溯洄集》中,已大体有所论及,虽不能谓为大中至正之论,但可称平正合理之言。然不少医家(包括现代医家),仍对此其说不一。本文仅就“伏
1983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时振声;
<正> 慢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是以水肿、蛋白尿、或有高血压为主,有的还可见反复显微镜下血尿,拖延日久者,逐渐出现贫血、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最后导致尿毒症的产生。其病程绵长,治疗较难。此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入“水肿”、“虚损”的范围,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寻找证治规律,对其病因病机,试作如下探讨: 一、病因慢性肾炎的病因,要考虑素因、主因及诱因三个方面。由于本病的发生,多因
1983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时振声;
<正> 慢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是以水肿、蛋白尿、或有高血压为主,有的还可见反复显微镜下血尿,拖延日久者,逐渐出现贫血、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最后导致尿毒症的产生。其病程绵长,治疗较难。此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入“水肿”、“虚损”的范围,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寻找证治规律,对其病因病机,试作如下探讨: 一、病因慢性肾炎的病因,要考虑素因、主因及诱因三个方面。由于本病的发生,多因
1983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李国治;
<正> 李杲在其著作中,经常提到“心火炽盛”等内容,而所谓“心火炽盛”者,是说机体发热由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而生火。而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又归咎于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以致气血生化失常。持此论者是以东垣的“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心火炽盛,心火者,阴火也……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作为立论根据的。这一论点虽然比较符合东垣立论制方意旨。但从脾胃气虚到“心火炽盛”而
1983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李国治;
<正> 李杲在其著作中,经常提到“心火炽盛”等内容,而所谓“心火炽盛”者,是说机体发热由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而生火。而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又归咎于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以致气血生化失常。持此论者是以东垣的“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心火炽盛,心火者,阴火也……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作为立论根据的。这一论点虽然比较符合东垣立论制方意旨。但从脾胃气虚到“心火炽盛”而
1983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陈天祥;
<正> 先师徐荣斋(1911~1982)浙江绍兴人,是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医理造诣精湛,学验俱丰,临床以擅治妇科病名于医林。先师论治带下,以虚实作为临床辨证纲领。虚证多由五脏不足,无力固摄带脉而致;实证则以肝热、湿热下注或湿毒外感为因。盖湿毒外感、湿热下注者,现代医学称为炎症,其带下病之程度则与炎症成正比。先师擅治妇科,学有渊源。早年常问业于曹炳章门下,且悉得绍兴钱氏妇科秘旨。常潜心师法,融汇贯通诸家而别出
1983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陈天祥;
<正> 先师徐荣斋(1911~1982)浙江绍兴人,是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医理造诣精湛,学验俱丰,临床以擅治妇科病名于医林。先师论治带下,以虚实作为临床辨证纲领。虚证多由五脏不足,无力固摄带脉而致;实证则以肝热、湿热下注或湿毒外感为因。盖湿毒外感、湿热下注者,现代医学称为炎症,其带下病之程度则与炎症成正比。先师擅治妇科,学有渊源。早年常问业于曹炳章门下,且悉得绍兴钱氏妇科秘旨。常潜心师法,融汇贯通诸家而别出
1983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丁世名;
<正>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载《伤寒论》太阳篇122条。日:“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是一条太阳病因误治而致心阳损伤烦燥的证治。其方药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四药组成。笔者根据本方扶阳安神,主治烦燥的特点,治疗神经官能症数十例,疗效较好。兹将病例较完整者38例,整理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38例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20—30岁者7例;35—40
1983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丁世名;
<正>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载《伤寒论》太阳篇122条。日:“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是一条太阳病因误治而致心阳损伤烦燥的证治。其方药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四药组成。笔者根据本方扶阳安神,主治烦燥的特点,治疗神经官能症数十例,疗效较好。兹将病例较完整者38例,整理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38例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20—30岁者7例;35—40
1983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蔡维立;严幼知;陈春梅;孙曾拯;
我们从1979年~1981年治疗白癜风患者352例,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治疗,以祛白糖浆组疗效最高,总有效率为90.3%,次之白癜2号组有效率81.5%,并对其治则的研究和副作用略作分析。
1983年01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蔡维立;严幼知;陈春梅;孙曾拯;
我们从1979年~1981年治疗白癜风患者352例,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治疗,以祛白糖浆组疗效最高,总有效率为90.3%,次之白癜2号组有效率81.5%,并对其治则的研究和副作用略作分析。
1983年01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惠广喜;
<正> 盗汗一症,临床颇为多见,笔者自拟“芪牡盗汗汤”(黄芪20克,五味子10克,生龙牡各15克,地骨皮10克,浮小麦20克,生地12克,炒白芍10克)略予加减施治,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本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12—20岁6例,21—30岁17例,31—40岁7例,41岁以上3例。发病时间大多在10—5月,以12—3月为最多(22例)。发病半年—1年就诊的24例,1—3年8例,3年以上1例。
1983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惠广喜;
<正> 盗汗一症,临床颇为多见,笔者自拟“芪牡盗汗汤”(黄芪20克,五味子10克,生龙牡各15克,地骨皮10克,浮小麦20克,生地12克,炒白芍10克)略予加减施治,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本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12—20岁6例,21—30岁17例,31—40岁7例,41岁以上3例。发病时间大多在10—5月,以12—3月为最多(22例)。发病半年—1年就诊的24例,1—3年8例,3年以上1例。
1983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陈民泽;朱红杰;邓水明;陈思原;翁行善;李道本;朱师墨;夏幼周;沈士芳;
<正> 碱性返流性胃炎,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病,目前处理方法,除再次作肠吻合术外,“而内科治疗又多无效”。我们于1979年6月至1982年2月应用辨证治疗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分析男18例,女7例。年龄平均为36.12岁。诊断依据: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术后出现呕吐,胃脘疼痛等症状;在胃镜下可看到大量胆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二、辩证论治根据症、脉、舌分为
1983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陈民泽;朱红杰;邓水明;陈思原;翁行善;李道本;朱师墨;夏幼周;沈士芳;
<正> 碱性返流性胃炎,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病,目前处理方法,除再次作肠吻合术外,“而内科治疗又多无效”。我们于1979年6月至1982年2月应用辨证治疗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分析男18例,女7例。年龄平均为36.12岁。诊断依据: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术后出现呕吐,胃脘疼痛等症状;在胃镜下可看到大量胆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二、辩证论治根据症、脉、舌分为
1983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金枝;
<正> 西医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已有百余年历史,而术后并发胆道疾患,则是近二、三十年才逐渐被人注意的新课题。据临床观察,这类疾患多发病于胃大部切除术后2个月至2年之间,表现有心窝或右季肋部钝痛或绞痛、牵引肩背,伴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厌油、脘腹胀满,便溏,四肢倦怠乏力,耳鸣,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淡苔白
1983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金枝;
<正> 西医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已有百余年历史,而术后并发胆道疾患,则是近二、三十年才逐渐被人注意的新课题。据临床观察,这类疾患多发病于胃大部切除术后2个月至2年之间,表现有心窝或右季肋部钝痛或绞痛、牵引肩背,伴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厌油、脘腹胀满,便溏,四肢倦怠乏力,耳鸣,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淡苔白
1983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熊建群;
<正> 1975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Ⅱ度烧伤患者81例,其中创面最大者为22.5%,最小者为1.5%,获得较为满意效果,介绍如下。方药配制:①冰黄液:大黄50克,黄柏30克,黄连20克,水煎,过滤取液1000毫升,纳入冰片粉10克,装瓶备用。②冰黄散:上药研末,置瓶备用。③蛋黄油:鸡蛋黄50个,入锅炸枯出油,加入小麻油50毫升,取全蝎50只入锅内炭化,去渣,取油纳冰片粉5克,瓶装备用。④黄丹地芍汤:黄芪30克,大黄、丹皮、赤芍各15克,丹参、生地、连翘各24克,甘草12克。使用方法:①暴露创面,冰黄液清洗,破水疱放液,保留坏死表皮,无菌纱布浸液湿敷。②化脓创面,用上液湿敷四天左右后,外
1983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熊建群;
<正> 1975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Ⅱ度烧伤患者81例,其中创面最大者为22.5%,最小者为1.5%,获得较为满意效果,介绍如下。方药配制:①冰黄液:大黄50克,黄柏30克,黄连20克,水煎,过滤取液1000毫升,纳入冰片粉10克,装瓶备用。②冰黄散:上药研末,置瓶备用。③蛋黄油:鸡蛋黄50个,入锅炸枯出油,加入小麻油50毫升,取全蝎50只入锅内炭化,去渣,取油纳冰片粉5克,瓶装备用。④黄丹地芍汤:黄芪30克,大黄、丹皮、赤芍各15克,丹参、生地、连翘各24克,甘草12克。使用方法:①暴露创面,冰黄液清洗,破水疱放液,保留坏死表皮,无菌纱布浸液湿敷。②化脓创面,用上液湿敷四天左右后,外
1983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肖国士;
<正> 变性眼病,顽固难治,临床颇为常见,值得很好研究。近十多年来,我们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诊疗中的某些规律初步探讨如下: 一、变性眼病的临床特点:杂、广、慢。“杂”是指病因而言。任何原因引起眼的营养障碍和代谢紊乱都可诱发本病,许多其它眼病也可继发这种病变。“广”
1983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肖国士;
<正> 变性眼病,顽固难治,临床颇为常见,值得很好研究。近十多年来,我们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诊疗中的某些规律初步探讨如下: 一、变性眼病的临床特点:杂、广、慢。“杂”是指病因而言。任何原因引起眼的营养障碍和代谢紊乱都可诱发本病,许多其它眼病也可继发这种病变。“广”
1983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程爵棠;程功文;
<正> 急性扁桃腺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15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咽喉消肿汤治疗187例,疗效尚属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男84例,女10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5岁。起病3天内就诊者155例,4天以上就诊者32例,所有病例均见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其中发热95例,大便秘结35例。53例扁桃体出现脓肿。方药治疗:咽喉消肿汤:金银花15~30克,山豆根9~15克,硼砂(冲服)1.5
1983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程爵棠;程功文;
<正> 急性扁桃腺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15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咽喉消肿汤治疗187例,疗效尚属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男84例,女10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5岁。起病3天内就诊者155例,4天以上就诊者32例,所有病例均见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其中发热95例,大便秘结35例。53例扁桃体出现脓肿。方药治疗:咽喉消肿汤:金银花15~30克,山豆根9~15克,硼砂(冲服)1.5
1983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贺执茂;黄政闿;赵霞;杨复芝;李春眉;
<正> 根据祖国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我院以“味酸气寒、性专收涩”的明矾制成注射液治疗脱肛,疗效满意,现结合1973—1978年有病历资料可查57例及远期随访39例进行分析,将本法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一)药物配制:明矾50克,枸橼酸钠7.5克,苯甲醇5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先取注射用水800~900毫升,加热至70~80℃,依次加入枸橼酸钠、明矾搅拌溶解,再加入0.2%医用活性炭煮
1983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贺执茂;黄政闿;赵霞;杨复芝;李春眉;
<正> 根据祖国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我院以“味酸气寒、性专收涩”的明矾制成注射液治疗脱肛,疗效满意,现结合1973—1978年有病历资料可查57例及远期随访39例进行分析,将本法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一)药物配制:明矾50克,枸橼酸钠7.5克,苯甲醇5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先取注射用水800~900毫升,加热至70~80℃,依次加入枸橼酸钠、明矾搅拌溶解,再加入0.2%医用活性炭煮
1983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周昌炎;
<正>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第二条记载:“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仲景在该条中阐述了产妇郁冒与大便难兼见的病机和治法,含义尤深。一、文中“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把必
1983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周昌炎;
<正>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第二条记载:“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仲景在该条中阐述了产妇郁冒与大便难兼见的病机和治法,含义尤深。一、文中“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把必
1983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王挥之;
<正> 笔者运用验方,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31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全部经眼底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0~46岁。病程最长一年,最短4天,多在3个月左右。其中双眼患病7例,单眼患病24例,合计患眼38只,13例曾先后多次经过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改用本方。其余18例单纯用本验方治疗。验方组成:①生石决明
1983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王挥之;
<正> 笔者运用验方,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31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全部经眼底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0~46岁。病程最长一年,最短4天,多在3个月左右。其中双眼患病7例,单眼患病24例,合计患眼38只,13例曾先后多次经过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改用本方。其余18例单纯用本验方治疗。验方组成:①生石决明
1983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艾利民;陈亚雄;
<正> 药棒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独具风格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常见的风湿痹症、历节风、鹤膝风、肩漏风及其他一些肢体、骨节疼痛、麻木、酸胀为主的疾病,即类似西医的颈椎病、腰椎病、增生性关节炎、游走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脊椎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几年来,我们运用药棒疗法治疗1758例,其中痊愈758例,占43.1%;显效638例,占36.3%;有效339例,占19.3%;无效23例,占1.3%;总有效率
1983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艾利民;陈亚雄;
<正> 药棒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独具风格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常见的风湿痹症、历节风、鹤膝风、肩漏风及其他一些肢体、骨节疼痛、麻木、酸胀为主的疾病,即类似西医的颈椎病、腰椎病、增生性关节炎、游走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脊椎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几年来,我们运用药棒疗法治疗1758例,其中痊愈758例,占43.1%;显效638例,占36.3%;有效339例,占19.3%;无效23例,占1.3%;总有效率
1983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田齐武;
<正> 例一眩晕向××女 48岁。头晕、心慌数年,伴浮肿、尿少。一年前,诊断为“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病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心悸、纳少,时时欲呕,大便日一、二行,质溏,小溲色清量少,身体困倦,恶寒,喜向火或覆重被,腰膝酸软乏力。BP常波动在160—180/110—130mmHg之间。服西药不见缓解,遂改中医治疗。查脉沉细而弦。舌苔白滑,舌淡。双足胫按之有中度凹陷。BP:170/120mmHg。化验:血:RBC290万/mm~3,Hb8.5克%。尿:蛋白+++,管型2—4,WBC少许。NPN:65mg%。断为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予附子汤加活
1983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田齐武;
<正> 例一眩晕向××女 48岁。头晕、心慌数年,伴浮肿、尿少。一年前,诊断为“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病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心悸、纳少,时时欲呕,大便日一、二行,质溏,小溲色清量少,身体困倦,恶寒,喜向火或覆重被,腰膝酸软乏力。BP常波动在160—180/110—130mmHg之间。服西药不见缓解,遂改中医治疗。查脉沉细而弦。舌苔白滑,舌淡。双足胫按之有中度凹陷。BP:170/120mmHg。化验:血:RBC290万/mm~3,Hb8.5克%。尿:蛋白+++,管型2—4,WBC少许。NPN:65mg%。断为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予附子汤加活
1983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刘宇富;
<正> 仲景方立法精当,组织严谨,临床运用,只要药证合拍,增损适宜,获效甚著。笔者临床中每多用之,故对其组成、剂型、煎服法的科学性略有体会。一、关于药物组成比例:仲景方的药物组成十分注重君臣佐使的原则,剂量比例亦较严格,配伍不当,常可影响疗效。例①刘××,女,11岁,1978年8月2日初诊。患胆道蛔虫证,予鸟梅汤加吴萸二剂,然服后腹痛反增不减。细思诊断无误,缘何罔效。后悟出仲景制本方分为五
1983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刘宇富;
<正> 仲景方立法精当,组织严谨,临床运用,只要药证合拍,增损适宜,获效甚著。笔者临床中每多用之,故对其组成、剂型、煎服法的科学性略有体会。一、关于药物组成比例:仲景方的药物组成十分注重君臣佐使的原则,剂量比例亦较严格,配伍不当,常可影响疗效。例①刘××,女,11岁,1978年8月2日初诊。患胆道蛔虫证,予鸟梅汤加吴萸二剂,然服后腹痛反增不减。细思诊断无误,缘何罔效。后悟出仲景制本方分为五
1983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蒋洁尘;
<正> 胁痛一症,临床极为常见。前人谓:“杂病胁痛,多属厥阴肝经”。故胁痛一症,通常多以肝气郁结视之,因而疏肝解郁之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之类,已成为治疗胁痛之习用成方;然而实践证明,此类方有时有效,有时少效,何也?这是因为胁痛属肝病,但其病因病机,却不只“肝气”一端,须知治法在理法方药之中,极关重要,不善于运用治法,拟方选药必不能契合病机;治疗胁痛均限于疏肝理气一法,其不能获效,自在意中。叶天士治疗胁痛,见于《临证指南·
1983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蒋洁尘;
<正> 胁痛一症,临床极为常见。前人谓:“杂病胁痛,多属厥阴肝经”。故胁痛一症,通常多以肝气郁结视之,因而疏肝解郁之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之类,已成为治疗胁痛之习用成方;然而实践证明,此类方有时有效,有时少效,何也?这是因为胁痛属肝病,但其病因病机,却不只“肝气”一端,须知治法在理法方药之中,极关重要,不善于运用治法,拟方选药必不能契合病机;治疗胁痛均限于疏肝理气一法,其不能获效,自在意中。叶天士治疗胁痛,见于《临证指南·
1983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李文治;
<正>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多发生于中年。由于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有的经数月、数年或十余年之久不易治愈。历代医家治疗本病各有千秋,今将我们以加味清胃散治疗的56例复发性口疮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以40岁左右最多;病史最短的半年,最长的16年,多数3~5年;接受加味清胃散治疗前都曾采用过其他治疗方法而无效果。二、方剂组成:黄连9克、生地45克、当归12克、丹皮16克、升麻12克、双花12克、公
1983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李文治;
<正>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多发生于中年。由于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有的经数月、数年或十余年之久不易治愈。历代医家治疗本病各有千秋,今将我们以加味清胃散治疗的56例复发性口疮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以40岁左右最多;病史最短的半年,最长的16年,多数3~5年;接受加味清胃散治疗前都曾采用过其他治疗方法而无效果。二、方剂组成:黄连9克、生地45克、当归12克、丹皮16克、升麻12克、双花12克、公
1983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邱明义;
<正> 对于《伤寒论》中的厥热胜复证,历来争论较大。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厥热胜复证的本质是什么?其临床表现如何解释?本文兹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劂热胜复证的证侯特点和转归根据条文所载,厥热胜复证的证候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983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邱明义;
<正> 对于《伤寒论》中的厥热胜复证,历来争论较大。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厥热胜复证的本质是什么?其临床表现如何解释?本文兹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劂热胜复证的证侯特点和转归根据条文所载,厥热胜复证的证候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983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沈福道;
<正> 脉诊是中医基本理论和诊察疾病的特色。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强调了脉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同时论中六经病皆以“脉证并治”名篇,证,脉并重,把脉象与病因,病机,治疗,予后有机地结合,使之成为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属脉学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笔者仅就《伤寒论》中有关脉诊的主要内容略叙如下。
1983年01期 3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沈福道;
<正> 脉诊是中医基本理论和诊察疾病的特色。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强调了脉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同时论中六经病皆以“脉证并治”名篇,证,脉并重,把脉象与病因,病机,治疗,予后有机地结合,使之成为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属脉学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笔者仅就《伤寒论》中有关脉诊的主要内容略叙如下。
1983年01期 3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鲁家法;
<正> 《伤寒论》103条(《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64年版。下引各条同)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仲景立论,意指只要见到柴胡汤证的一个证,而不必强求其他证候全备,便可使用小柴胡汤。然而,仲景没有明确提出但见一证便是究竟是指何证,因而引起历代医家的争议和不同认识。有指小柴胡汤方后或然诸证(《注解伤寒论》成无已);再为口苦、咽干、目眩证(《伤寒后条辨》程郊倩);有单指往
1983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鲁家法;
<正> 《伤寒论》103条(《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64年版。下引各条同)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仲景立论,意指只要见到柴胡汤证的一个证,而不必强求其他证候全备,便可使用小柴胡汤。然而,仲景没有明确提出但见一证便是究竟是指何证,因而引起历代医家的争议和不同认识。有指小柴胡汤方后或然诸证(《注解伤寒论》成无已);再为口苦、咽干、目眩证(《伤寒后条辨》程郊倩);有单指往
1983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庞志红;
<正> 近年来,“结代相兼”之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医刊、书籍,甚或教材中。笔者认为,此种提法欠妥。结代二脉虽同为间歇脉,但脉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如《脉经》载:“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濒湖脉学》云:“结脉缓而一止。”“代而中止不能还。”《诊家枢要》:“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曰结”。“代,更代也,动
198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陈声明;
<正> 取2—2.5寸毫针四枚,于患处中心上下左右各旁开二至三寸处取穴,常规消毒。针体与体表成30°—45°角,向患处中心进刺1—2寸,针尖达患处或少许进肿痛硬结内。留针20分钟左右,其间捻转提插泄法运针2—3次,每日施治一至二次,连续针刺数日即可。
198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陈声明;
<正> 取2—2.5寸毫针四枚,于患处中心上下左右各旁开二至三寸处取穴,常规消毒。针体与体表成30°—45°角,向患处中心进刺1—2寸,针尖达患处或少许进肿痛硬结内。留针20分钟左右,其间捻转提插泄法运针2—3次,每日施治一至二次,连续针刺数日即可。
198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庞志红;
<正> 近年来,“结代相兼”之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医刊、书籍,甚或教材中。笔者认为,此种提法欠妥。结代二脉虽同为间歇脉,但脉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如《脉经》载:“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濒湖脉学》云:“结脉缓而一止。”“代而中止不能还。”《诊家枢要》:“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曰结”。“代,更代也,动
198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正>~~
1983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正>~~
1983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周柏华;
<正> 日本东洋医疗研究所自1974年以来,研究了针刺时正常排卵妇女血中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黄体酮及雌二醇的变化,探讨了留针刺激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作者对公认的与性激素有密切关系的十几个穴位(三阴交、府舍、阴包、志宝、肾俞、横骨、大赫、关元、中极和耳穴的卵巢、内分泌、)进行研究,发现在针刺任脉中极穴和冲脉(肾经)大赫穴前后,血浆黄体酮、雌二醇出现有规律的变化,遂选用这两个穴位作为观察的对象。
1983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正>~~
1983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正>~~
1983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周柏华;
<正> 日本东洋医疗研究所自1974年以来,研究了针刺时正常排卵妇女血中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黄体酮及雌二醇的变化,探讨了留针刺激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作者对公认的与性激素有密切关系的十几个穴位(三阴交、府舍、阴包、志宝、肾俞、横骨、大赫、关元、中极和耳穴的卵巢、内分泌、)进行研究,发现在针刺任脉中极穴和冲脉(肾经)大赫穴前后,血浆黄体酮、雌二醇出现有规律的变化,遂选用这两个穴位作为观察的对象。
1983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陈梁;
<正> 读古医籍,要正确判断否定句。否定与肯定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如果不深究其文意,往往会将肯定句误断为否定句。若用于指导临床,难免厄至。现就自己学习的点滴体会略述如下。古文中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常用的否定词有:弗、非、毋、勿、未、无、莫等。(“弗”、“非”“毋”“勿”“未”是否定副词。“弗”、“非”即同现代汉语的“不”。“勿”、“毋”一般
198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陈梁;
<正> 读古医籍,要正确判断否定句。否定与肯定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如果不深究其文意,往往会将肯定句误断为否定句。若用于指导临床,难免厄至。现就自己学习的点滴体会略述如下。古文中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常用的否定词有:弗、非、毋、勿、未、无、莫等。(“弗”、“非”“毋”“勿”“未”是否定副词。“弗”、“非”即同现代汉语的“不”。“勿”、“毋”一般
198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孙国杰;
<正> 子午流注是我国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论述气血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经脉之中的学说。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子午流注的理论为基础,按一日之中十二经气血盛衰的时间,取用相应的值时开穴,施以补泻手法,以调理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针法,它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现将子午流注针法简述如下:
1983年01期 42-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孙国杰;
<正> 子午流注是我国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论述气血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经脉之中的学说。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子午流注的理论为基础,按一日之中十二经气血盛衰的时间,取用相应的值时开穴,施以补泻手法,以调理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针法,它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现将子午流注针法简述如下:
1983年01期 42-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刘豫淑;周安方;毛树松;康世英;罗惠平;孙国杰;
<正> 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中“口眼歪斜”的范畴。近两年来,我们运用子午流注纳甲取穴法、电子计算机辨证取穴法及传统经验取穴法等针刺治疗方法,分别治疗22例,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尤以按子午注纳甲取穴法的疗效为著。现初步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按子午流注纳甲取穴法(简称开穴组,下同)治疗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0岁。按电子计算机辨证取穴法(简称电脑组,下同)治疗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54岁。按传统经验取穴法(简称经验组,下同)
1983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刘豫淑;周安方;毛树松;康世英;罗惠平;孙国杰;
<正> 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中“口眼歪斜”的范畴。近两年来,我们运用子午流注纳甲取穴法、电子计算机辨证取穴法及传统经验取穴法等针刺治疗方法,分别治疗22例,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尤以按子午注纳甲取穴法的疗效为著。现初步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按子午流注纳甲取穴法(简称开穴组,下同)治疗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0岁。按电子计算机辨证取穴法(简称电脑组,下同)治疗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54岁。按传统经验取穴法(简称经验组,下同)
1983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吕振卿;李旭;何蛟;
<正> 近年来我们对急性扁桃体炎用加减消毒饮治疗(中药组)83例,用抗菌素治疗(对照组),78例,共161例,现将疗效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161例中,男性96例,女性65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63岁,多为青少年。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与体征,详见下表:
1983年01期 4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吕振卿;李旭;何蛟;
<正> 近年来我们对急性扁桃体炎用加减消毒饮治疗(中药组)83例,用抗菌素治疗(对照组),78例,共161例,现将疗效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161例中,男性96例,女性65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63岁,多为青少年。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与体征,详见下表:
1983年01期 4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赵经梅;张笑平;
<正>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医学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仅就关于眼科方面的论述作一初步探讨。关于眼的解剖和生理的认识一、眼的大体解剖:《内经》不仅明确地将外眼区分为瞳子、黑眼、白睛和胞睑等,且对眼眶深部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灵枢·大惑论》指出:“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
1983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赵经梅;张笑平;
<正>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医学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仅就关于眼科方面的论述作一初步探讨。关于眼的解剖和生理的认识一、眼的大体解剖:《内经》不仅明确地将外眼区分为瞳子、黑眼、白睛和胞睑等,且对眼眶深部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灵枢·大惑论》指出:“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
1983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伍定邦;
<正> 伤寒、温病同为外感热病,且《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有些概念二者都引用,这样在临床和教学时容易混淆,造成误解。如《伤寒论》中的少阳证和《温病学》中的半表半里证,往往不易分晓。现就两者的异同,谈谈肤浅的认识。少阳病代表多种外感热病在发展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的一个证候类型。因此少阳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这里所说的半表
1983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伍定邦;
<正> 伤寒、温病同为外感热病,且《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有些概念二者都引用,这样在临床和教学时容易混淆,造成误解。如《伤寒论》中的少阳证和《温病学》中的半表半里证,往往不易分晓。现就两者的异同,谈谈肤浅的认识。少阳病代表多种外感热病在发展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的一个证候类型。因此少阳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这里所说的半表
1983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孚全;
<正> 孟×,女,26岁。1981年6月25日因初产头股足月臀位入院,作会阴侧切分娩。产后尿潴留9日,肌注新斯的明、针刺及导尿均无效果。7月3日下午会诊,患者异常痛苦,小便点滴不通,时汗出如淋,口渴,腰痛,乏力,脉缓,苔薄白。拟傅青主生津止渴益水饮加
1983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李孚全;
<正> 孟×,女,26岁。1981年6月25日因初产头股足月臀位入院,作会阴侧切分娩。产后尿潴留9日,肌注新斯的明、针刺及导尿均无效果。7月3日下午会诊,患者异常痛苦,小便点滴不通,时汗出如淋,口渴,腰痛,乏力,脉缓,苔薄白。拟傅青主生津止渴益水饮加
1983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杨定明;
<正> 1976年以来我科运用《金鉴》方地龙散治疗慢性腰痛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6—40岁40例,43—54岁10例。有急性外伤史失于治疗者45例,积劳性损伤5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0年。方药组成《金鉴》地龙散方:地龙、苏木、桃仁各9克,官桂、麻黄、黄柏各
1983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杨定明;
<正> 1976年以来我科运用《金鉴》方地龙散治疗慢性腰痛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6—40岁40例,43—54岁10例。有急性外伤史失于治疗者45例,积劳性损伤5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0年。方药组成《金鉴》地龙散方:地龙、苏木、桃仁各9克,官桂、麻黄、黄柏各
1983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许菊秀;
<正> 肖××,女,60岁,黄梅县人。初诊:1976年元月5日。患者1975年10月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近半年,经某医院确诊为宫颈癌Ⅲ°行放疗一个疗程后,妇检:阴道壁稍粘连,左前壁粘膜充血,宫旁左侧增厚呈片状、无弹性,宫旁右侧呈纤维状、弹性好,未见结节。1976年5月,阴道再次出血,经复查,发现
1983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许菊秀;
<正> 肖××,女,60岁,黄梅县人。初诊:1976年元月5日。患者1975年10月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近半年,经某医院确诊为宫颈癌Ⅲ°行放疗一个疗程后,妇检:阴道壁稍粘连,左前壁粘膜充血,宫旁左侧增厚呈片状、无弹性,宫旁右侧呈纤维状、弹性好,未见结节。1976年5月,阴道再次出血,经复查,发现
1983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张贤辉;
<正> 胃痛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病证。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发作的诱因正如《严氏济生方》所说:“夫心痛之病……其所致皆因外感六滛、内沮七情,或饮啖生冷果食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由此,不难看出胃痛证的病机关键是在“气道闭
1983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张贤辉;
<正> 胃痛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病证。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发作的诱因正如《严氏济生方》所说:“夫心痛之病……其所致皆因外感六滛、内沮七情,或饮啖生冷果食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由此,不难看出胃痛证的病机关键是在“气道闭
1983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李良;
<正> 杨×,回族,女,73岁。1979年元月,始觉下腹有包块迅速增大,同年8月在某医学院附院妇科检查,(扌闷)及下腹部有一较大包块,按压疼痛,稍有活动,表面光滑无结节。经某军医大学附院超声波证实为卵巢囊肿。患者惧手术,要求中医治疗。11日4日来诊,证见少腹撑胀,时腹痛,中脘下至少腹(扌闷)及肿物似孩头大,患者精神紧张,心烦不寐,大便秘结,脉双弦滑,舌质暗,苔黄腻。证属情志抑郁,饮食内伤,肝脾受累,气滞血淤所致。治宜舒肝理气,破血化
1983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李良;
<正> 杨×,回族,女,73岁。1979年元月,始觉下腹有包块迅速增大,同年8月在某医学院附院妇科检查,(扌闷)及下腹部有一较大包块,按压疼痛,稍有活动,表面光滑无结节。经某军医大学附院超声波证实为卵巢囊肿。患者惧手术,要求中医治疗。11日4日来诊,证见少腹撑胀,时腹痛,中脘下至少腹(扌闷)及肿物似孩头大,患者精神紧张,心烦不寐,大便秘结,脉双弦滑,舌质暗,苔黄腻。证属情志抑郁,饮食内伤,肝脾受累,气滞血淤所致。治宜舒肝理气,破血化
1983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何孔金;
<正>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的头风、偏头痛等病的范畴。此疾常与风邪有关,病位在头“高巅之上,唯风可到”,而又多挟寒、挟湿致病;由于外邪侵入而使清阳之气受阻,气机发生郁滞。所以,笔者近几年采用祛风理气的基本治则,对64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尚属满意。其中临床治愈52例;好转10例(间歇期延
1983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王永光;
<正> 任××,男,28岁,工人。1981年元月13日初诊。患者情怀不畅,饮食日减,脘腹胀满疼痛,迁延月余。近周腹痛胀满加剧,嗳气频频,时吐清水痰延,头晕,气短,纳差,喜温恶寒,便秘,数日不行。诊见舌淡,苔白腻,脉弦而细。X线钡餐透视检查,报告证实为胃扭转。拟香砂六君
1983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何孔金;
<正>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的头风、偏头痛等病的范畴。此疾常与风邪有关,病位在头“高巅之上,唯风可到”,而又多挟寒、挟湿致病;由于外邪侵入而使清阳之气受阻,气机发生郁滞。所以,笔者近几年采用祛风理气的基本治则,对64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尚属满意。其中临床治愈52例;好转10例(间歇期延
1983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王永光;
<正> 任××,男,28岁,工人。1981年元月13日初诊。患者情怀不畅,饮食日减,脘腹胀满疼痛,迁延月余。近周腹痛胀满加剧,嗳气频频,时吐清水痰延,头晕,气短,纳差,喜温恶寒,便秘,数日不行。诊见舌淡,苔白腻,脉弦而细。X线钡餐透视检查,报告证实为胃扭转。拟香砂六君
1983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周金林;
<正> 全国《金匮要略》师资进修班于今天(十二月二十五日)在汉结业。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名学员全部取得优良成绩。《金匮要略》为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教学的必修课。为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受中央卫生部委托,湖北中医学院举办了这期师资进修班。四个月来,进修班采取了课堂讲授、课余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备课试讲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查阅
1983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周金林;
<正> 全国《金匮要略》师资进修班于今天(十二月二十五日)在汉结业。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名学员全部取得优良成绩。《金匮要略》为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教学的必修课。为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受中央卫生部委托,湖北中医学院举办了这期师资进修班。四个月来,进修班采取了课堂讲授、课余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备课试讲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查阅
1983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