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杂志

访问量:633997

论著

  • 鳖甲煎丸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疗效、肝功能、炎症反应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影响

    吴晓琼;

    目的 观察鳖甲煎丸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乙型肝炎(HBV)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效果,及其对肝功能、炎症反应、乙肝病毒载量(HBV-DNA)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HBV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TAF治疗,观察组采用TAF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BV-DNA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ALB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IL-6、IL-18、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HBV-DNA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鳖甲煎丸联合TAF可改善HBV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病毒复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5年10期 v.47;No.463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芪蛭丹红益肾汤治疗恶性肿瘤并发气虚血瘀型代偿期肾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

    陈杰;

    目的观察芪蛭丹红益肾汤治疗恶性肿瘤并发气虚血瘀型代偿期肾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CR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芪蛭丹红益肾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总蛋白(24 hUTP)、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2-微球蛋白(Uβ2-MG)、尿微量白蛋白比肌酐(MA/CR)、尿免疫球蛋白G(U-Ig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微量白蛋白(U-MA)、尿转铁蛋白(U-TRF)、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尿红细胞阳性、尿蛋白阳性、少尿例数、全血黏度高切(WBVHSR)、全血黏度中切(WBVMSR)、全血黏度低切(WBVLS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UP、BUN、Scr、Uβ2-MG、MA/CR、U-IgG、α1-MG、URBP、U-MA、U-TRF、NAG、CysC、CRP、IL-6、WBVHSR、WBVMSR、WBVL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GF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尿红细胞阳性、尿蛋白阳性、少尿例数均少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芪蛭丹红益肾汤治疗CRI患者疗效显著,能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不全,促进尿量恢复正常,降低全血黏度,降低尿红细胞阳性和尿蛋白阳性发生。

    2025年10期 v.47;No.46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刘湾;王艳英;郑梦琳;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9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医组与联合组各49例。西医组接受巴曲酶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各动脉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I指数(m BI)、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0.05);两组各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均高于西医组(均<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oCA、m 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评分均优于西医组(均<0.05);两组MMP-2、IL-6、hs-CRP、NSE、TN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西医组(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AIS安全有效,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025年10期 v.47;No.46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针刺联合醒脑治瘫方治疗风痰阻络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观察

    黄露;杨雄杰;周守贵;曲玉强;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醒脑治瘫方治疗风痰阻络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风痰阻络证中风恢复期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醒脑治瘫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两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神经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FMA、ADL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均P<0.05),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刺联合醒脑治瘫方治疗风痰阻络证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脑血流的恢复,改善神经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神经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5年10期 v.47;No.46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专家经验

  • 李智杰运用疏风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万少杰;李智杰;

    <正>偏头痛是以反复发作为特征,以中重度、单/双侧搏动性头痛为核心表现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1])。作为神经科常见疾患,偏头痛的患病率近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其发作不仅导致患者职业效能下降,更易引发生活质量的整体性损害。该病症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高度复杂性,涵盖创伤性外力作用、内源性组织损伤以及外源性致病因子侵袭等多重致病途径~([3])。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模式下,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呈现多元化特征。慢性应激状态、睡眠节律紊乱、认知疲劳积累及负性情绪负荷等心身交互作用,已被证实与该病症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4])。

    2025年10期 v.47;No.46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晶基于“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武彦妮;侯蕾;李晶;

    <正>李晶,山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名医,临证强调中医临床思维,主张望闻问切,辨证论治,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主张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相结合,对中医内科疾病均有独到的见解,治疗疾病以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为目标。李晶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临证强调中医临床思维,主张望闻问切,辨证论治,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多以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为治,而阳气亏虚为疾病产生的重要病因,倡导“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兹结合验案总结其“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理论指导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2025年10期 v.47;No.46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郑惠芳基于“大气下陷”理论治疗崩漏经验

    刘凯;季俊耀;张润田;刘卉;

    <正>“崩漏”作为妇科血症,是不同于正常月经周期、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的“异常子宫出血”。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雌孕激素、氨甲环酸等~([1]),许多患者服药后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也因有效规避各种不适反应成为患者倾向的选择。但崩漏的病机常错综复杂,选用何种功效的药物也成为大家常思考的问题。郑惠芳教授从事妇科领域70年余,在辨治崩漏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郑教授提出本病定位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大气不足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气血失调、冲任不固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并依此确立了补肾健脾、理气化瘀的治疗大法。本文就其基于“大气下陷”理论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2025年10期 v.47;No.46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廖大忠从“热、痰、瘀、虚”论治放射性肺损伤经验

    胡彭;梁俊杰;廖大忠;

    <正>放射治疗(RT)简称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约有60%~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1]),放射线不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机体正常肺组织造成损伤。同时放疗疗效存在剂量-效应学关系~([2]),即在一定范围内,局控率和并发症都会随着剂量的提高而增加。其中放射性肺损伤(RIPI)是胸部肿瘤放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RIPI可以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放射性肺炎(RP)和放射性肺纤维化(RPF)~([3])。

    2025年10期 v.47;No.46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刘真应用荆防败毒散异病同治经验撷萃

    刘晓艳;张倩;刘真;

    <正>刘真教授为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工作及中医治未病工作近40年。在心血管疾病、内科疑难病症、中医治未病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荆防败毒散源于人参败毒散,用药组方结构严谨,起初应用于瘟疫疮肿初起,亦有逆流挽舟治疗泄痢之妙。该方在古代应用较多,近年少见报道。刘教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师古不拟古,将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灵活运用在五官及呼吸疾患方面。获效满意,以飨同道。

    2025年10期 v.47;No.463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临床报道

  • 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梁巧玲;陈观伟;王雨莎;梁智;符亨金;杨燕飞;

    <正>肺炎支原体(MP)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易引发小儿呼吸道感染,致肺炎支原体肺炎(MPP)。MPP除相关呼吸道症候(气促、咳痰等)外,随病情进展还可并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全身多系统损害,危害小儿生命健康~([1])。当前西医治疗MPP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以阿奇霉素最常用,但随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MPP耐药率逐渐增长,且部分患儿会出现胃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整体疗效不佳~([2-3])。中医认为,MPP属“肺炎喘嗽”范畴,多因小儿脏腑较娇嫩,易感外邪而侵犯肺络,致肺宣发肃降失常,气机痰热壅阻于肺而发病~([4])。治则以清热宣肺、平喘化痰为法。金振口服液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和宣肺平喘之功,为治疗呼吸系统病症常用药,疗效显著~([5])。鉴于此,本研究观察金振口服液、阿奇霉素联用对小儿MPP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2025年10期 v.47;No.46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肠道症状疗效研究

    祁志娟;

    <正>临床上胃肠道症状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91.4%糖尿病可出现胃肠道症状,症状和糖尿病病程有相关性。糖尿病加重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也影响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性胃肠道症状(DGS)发病和心理、情绪有关,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血糖及对症处理,缺少对情绪管理的研究~([1])。DGS在中医学无特定病名,可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糖尿病发病机制和脾气虚弱有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程日久影响脾胃。情志异常也是导致脾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脾胃不足,情志失调,肝疏泄失常,加重脾胃亏虚。中医学强调以人为本,利用形神合一治疗DGS有独特的优势~([2-3])。本研究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DGS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2025年10期 v.47;No.46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化湿醒脾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郝立鹏;张玉琦;张有涛;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FLD)促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治疗包括生活调理、对症治疗,无特异的疗法和药物。二甲双胍(MF)治疗NFLD,改善肝脂肪沉积。中医认为,水谷精微在脾和脏腑输布,脾气亏虚,脾运无力,湿痰浊化成膏脂,肝失条达,导致NFLD~([1])。中医辨证疗法有整体调节病情的优势。本研究观察化湿醒脾饮联合MF治疗NFLD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025年10期 v.47;No.46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养血疏肝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孙艺榕;

    <正>慢性荨麻疹(CU)是由内外因素导致皮肤、黏膜血管扩张和渗透增加,引起局限水肿,病因不明确,发病率0.05%~3%。本病慢性间断发作,病程超过6周,给身心带来严重负担[1]。西医采用抗组胺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过程伴不良反应,因此缺乏理想的疗法。中医将CU归为“瘾疹”范畴,发病在皮肤,平素体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阴虚生热,血虚生风,气血消耗[2-3]。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取得确切效果[4]。本研究观察养血疏肝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CU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2025年10期 v.47;No.46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临证经纬

  • 基于“出血乃养血”探讨刺血疗法治疗丹毒恢复期的临床应用

    徐明阳;熊青青;洪亚群;

    <正>丹毒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经由抗感染治疗后虽全身症状缓解但仍遗留下肢水肿、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症状,临床上根据病程进展辨为“丹毒恢复期”~([1-2]),其核心病机为“久病正虚,瘀阻络脉”,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对于恢复期治疗效果欠佳,成为临床难题~([3])。张子和《儒门事亲》提出“出血乃养血”的观点,为刺血疗法治疗丹毒恢复期提供了理论支持。1 “出血乃养血”理论内涵“出血乃养血”出自张子和的《儒门事亲》,是对刺血疗法理论的高度概括。张子和认为“邪去则元气自复”,刺血疗法通过“出血”发挥两层作用:第一,即通过刺血疗法直接放出病血、痰湿、热毒等病理产物,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菀陈则除之”,“菀”通郁,“陈”是久积的意思,“菀陈”指气血、水湿久积不通,“除之”为去其滞,意为体内久积瘀滞的实邪应该将其去除,旧邪不除则新血难以生化,刺络放血疗法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第二,血出则气随血泄,缓解气机壅滞,脉道流利,气机调达,促进气血新生,为祛瘀生新之义。刺络放血看似“损血”,实则为机体创造新的气血生化环境,正如河道清淤方能保证水流畅通。这种以泻为补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为现代血液病及循环障碍性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启示~([4])。

    2025年10期 v.47;No.46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从“肾寒脾陷,火失潜藏”探讨消渴病的核心病机及用药思路

    高垚垚;孙砚青;刘臻;

    <正>糖尿病(DM)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慢性高血糖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不足有关。长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会导致机体多个系统的损伤。目前,糖尿病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过去的40多年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肥胖的发生率不断升高,2017年我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1])。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国家卫生系统的重中之重。随着循证医学及临床试验等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中医药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独特优势逐渐显现,与西药一同扛起“抵御糖尿病”的大旗。

    2025年10期 v.47;No.46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文献综述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骨碎补-续断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李昊文;李兰楠;董晓俊;

    <正>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难治性、致残率较高的疾病~([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等。ONFH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骨细胞凋亡等假说~([2-4])。临床和学术领域根据其病因分为创伤性ONFH和非创伤性ONFH两大类,其中后者主要与长期持续激素治疗、酗酒及微血管循环障碍相关~([5-7])。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群患者达812万,其中20~50岁人群占主体,且年新增病例10~15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

    2025年10期 v.47;No.463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松烟药墨疗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雷玲;王强;蒋茜茜;王淑娟;潘媛芳;汪维;

    <正>松烟药墨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药墨”的外用特色治疗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医学价值。《本草衍义》认为:“以药入墨,墨随血走,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无所不通”。松烟药墨疗法先用墨棒点涂患部,再以墨膏贴敷。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深入肌肉、血脉、筋骨,刺激经络穴位,引发局部微环境变化,达到活血行气、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调和阴阳等功效。该疗法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松烟药墨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古代已用于疾病防护与治疗。本文将系统综述其历史渊源、功效主治、作用机制及现代临床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7;No.46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湖北中医杂志》征稿启事

    <正>《湖北中医杂志》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内公开发行。本刊创刊于1979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704,国内统一刊号:CN42-1189/R,刊期为月刊,国内订价8元,每月10日出版。本刊刊载的主要栏目有论著、专家经验、学术争鸣、临床研究、理论探讨、针灸骨伤、中药研究、临证经纬、文献综述等。所投文稿应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且规范,对研究性论文要求统计学处理。一般文稿字数在4500字左右;论著字数在5000字以内;综述文稿不超过5000字。来稿格式请参看本刊编辑格式书写。

    2025年10期 v.47;No.463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下载本期数据